浮躁市場下被錯誤解讀的微信

這是個極速世界,因為互聯網!我們為了回應這個節奏,所有生活節奏都變得異常快速,伴隨而來的便是囫圇吞棗、不求甚解、人云亦云……

QQ截图20150206181310

產品的生命週期亦是如此,過去因為資訊與物流的關係,從產品立項到謝幕退市,總會讓企業主喘口氣,而如今,似乎一直在被鞭子趕著跑,生怕一不留神,就掉隊了,就消失了。過去10年的互聯網,從博客的興起,到微博出現,繼而微信又接踵而至,一路看來,興起與更迭的週期越來越短,迫使產品開發沒有了句號,企業似乎再也不能把產品搞到“近乎完美”後上市。

QQ截图20150206181645

圈子無極限?有效人脈?

如果微信算是行銷平臺的話,那麼所說的應該是圈子行銷,圈子行銷拼的是人脈。當年傳銷模式剛傳入中國,估計很多朋友都“被聽過”傳銷課程,所講到一個很唬人的觀點就是“人脈”。按其邏輯,每個人都會有些親朋好友,而他們各自都會有不同的朋友,一傳十,十傳百,如同中國道家講到的“三生萬物”,基數倍增,市場也就無限,很多人估計會熱血澎湃。

但是,果真如此嗎?我們從後來變相的傳銷行為即可窺見一斑,而大批傳銷人員中能掙錢的鳳毛麟角,能收支平衡的估計20%都不到!這說明什麼呢?這其中帶出了“二度人脈”的概念,其實一個人在讓朋友進行某種投資或消費的時候,所能影響到的絕大部分僅為一級人脈,也就是說直系親朋,對於親朋的親朋來說,他們大多會重新審視,而當下中國對半生不熟的朋友更是缺乏信任感。另外,筆者曾經諮詢過好幾家保險公司的高級培訓經理,說如果一個外地人來這座城市上學,繼而畢業留下做保險業務的話,成績會如何?得到的回復基本趨同:人脈不夠廣,也不夠深,即便後天再努力,淘汰率依然很高。所以如果說你想做微信行銷,還是得看你的人脈寬度與深度是否具備。

100076738

微信營銷取決於商品品類

前段時間聽聞很多傳統企業微信公眾號在經歷兩年的野蠻生長之後,終於開始理性降溫了!而筆者在開通微信初期,經朋友推薦,加了幾個機構的公眾號,甚至自己還開通了一個有關品牌的公眾號,但熱乎一陣後發現開始自我降溫了,畢竟所謂自媒體,其資訊大多來自於互聯網,而如今移動互聯時代,很多資訊我們都可以同步看到,沒看到的,我們似乎也不一定願意看。那回過頭來看,為什麼我們還要訂閱機構公眾號呢?再者,微信似乎一直在有意地規避“微信是個行銷平臺或者工具”的概念,對於公眾號的處理方式也是遵循這個原則,這更讓忙碌的現代人無暇顧及。

而無論你是否開通公眾號,或是就在朋友圈直接發佈銷售資訊,筆者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要看產品品類,圈子行銷基本集中在服裝、首飾、食品、消費電子等領域,在這幾類中,有個最為重要的標杆因素就是“情感關注度”。試想:一個賣鋼材、冶金、化工產品的企業,開通微信公眾號,你期望誰來關注你呢?恐怕非競品莫屬!那麼什麼產品的情感關注度高呢?一般有服飾、香水皮具、手機、遊艇等,這些產品會黏附人們的感情,而不是冰冷的產品,這類產品首先肯定是B2C類居多。另外,長尾市場更加適合圈子行銷,因為現代人們對流行和個性都不想捨棄,如果發揮創意,將原本屬於長尾市場的產品,進行改進、改良,或許在就能博得頭彩,贏得長尾市場隱形冠軍。

而工業品、中間品,或是大宗商品是否就不需要開通類似的圈子平臺呢?答案也不那麼絕對,很多機構或公司通過努力打造一個“專業分享平臺”來做軟性文章,作為傳播通路尚可,但收益估計與期望不一定能成正比。筆者認為將其定義為一個“市場回饋平臺”似乎比較適合,如同架設了一個線上移動版的市場回饋平臺,來傾聽和處理問題倒也不錯,也許正是微信後來推出的服務號的初衷吧。

20140108110944673

圈子行銷不足以建立大品牌

說這話,似乎會引起諸多朋友反對。在我看來,生意,源自潛在的、隱性的需求;市場,需要引導與應和。換句話說,面對過度細分的市場,我們的品牌是否有能力掌控市場話語權?地域環境與大品牌的話語權雙向決定其生死。而大品牌的樹立,在中國仍然需要高規格媒體的支撐,仍然需要高頻次曝光的支撐,仍然需要講求終端建設品質等。不可否認,通過互聯網以及各種圈子工具,可以快速、經濟地打造一個“高爆棚的小圈子名牌”,但對於品牌的普世價值而言,是很難撬動的,褚橙也好、黃太吉也好、雕爺牛腩也好、江小白也好,在筆者看來,都不足以成為“知名大品牌”,圈子行銷所能做到的僅是常規管道的補充。

也有些朋友在小圈子內搞各種特色產品銷售,剛推出時,似乎也能被瘋搶,這裡可以來個簡單的考核,考核關鍵點是“重複購買”,而非嘗試購買和人情購買,也就是要看其第二個月銷量,第二季度銷量……

有位客戶一度想讓產品進駐天貓,被我勸告先上個淘寶店試運行一下,先把產品、流程與人員磨合一下。結果店是開起來了,後期直接沒人管!近日又問我,現在微信這麼火,那麼多大師天天在講微信行銷,我也搞微信行銷如何?我反問:你覺得淘寶如何?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必定會被各種新奇產品和工具所折服,但以消費者為核心的導向思維不會發生變化,推行系統性行銷思維與架構構建不會發生變化,我們要做的就是釐清全域而避免將本逐末。

歡迎轉載「有戲數位」文章,感謝您尊重著作,分享知識。
合作商談請留言給葉佩雯小編,註明聯絡窗口、電話及目的,謝謝。
youuxi.com | 有戲數位 – 跨境內容行銷的好幫手

2018adfoot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