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說:王健林贏了,這代年輕人就輸了。這是一億元豪賭的真義,說的是在互聯網,電商這個機關槍面前,傳統產業都不堪一擊。這是互聯網革命,在公然踢傳統企業的門,不是踢門,而是踢館,下戰書。
互聯網騎上了浮力滑板向前奔馳,但傳統產業還在路跑,這是O2O女王想到的競爭畫面了。最近聽說回到未來的滑板真的研發出來了,這絕對是腦袋還停留在1989年的老人無法追上的進步。
馬雲夠紅了,我就不解釋。而王健林,大連萬達集團創始人暨董事長,於2013年Forbes全球富豪榜資產排名中列第128位,資產達144億美元,做的是“實體商業地產”。馬雲則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做的是電商平台,有人稱之為“虛擬商業地產”。一個是傳統企業的領軍人物,一個是互聯網界的風雲人物。我相信,他們一定是到了實在是誰也說服不了誰的地步,才會“當眾賭博”。
王健林和馬雲的交鋒是中國商業史的經典一幕,所有傳統企業都可從中溫故知新。
2012年12月12日,王健林和馬雲在央視年度經濟人物頒獎典禮上同台領獎。面對全國觀眾,央視給兩位經濟人物出了一道辯論題:電商是否能取代傳統店鋪。兩人在電視機面前爭論不休,各執一詞無法分辨勝負,非常激烈,於是到最後,就有了這個一個著名的億元豪賭:
王健林:2022年,10年後,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整個大零售市場份額,佔了50%,我給他一個億。如果沒到呢?他還給我一個億。
這個賭局,王健林和馬雲其實不是賭的自己的公司,而是賭的傳統企業,和互聯網的未來。
2022年還遠未到來,這個50%今天自然無法知曉,所以今天不說勝負。但是,在這個賭局之後,王健林和馬雲都分別有很多的發言和隔空對話,非常精彩。就我幫助大家把他們關於這個賭局的一些對話收集起來,從他們自己的話中體會互聯網是如何踢門,而傳統企業是如何應對的。也許能給大家很多很有意思的感悟。
馬雲:電子商務今天一萬億隻是剛剛開始。
在央視年度經濟人物頒獎典禮上,馬雲是這麼說的:我先告訴所有的像王總這樣的傳統零售一個好消息,電商不可能完全取代零售行業,同時告訴你們,是基本取代你們。
重要的是電子商務今天不是模式的創新,是生活方式的變革。很多人看成是商業模式,事實上它在影響一代一代人。電子商務今天一萬億隻是剛剛開始,現在所做的只是對傳統零售渠道的變革,未來三年五年,將進入生產製造的變革,直到影響生活方式的變革。
中國成功的未來的主導中國經濟的,不是馬雲,不是王健林,而是今天沒有聽見,沒有見到過,甚至沒有聽說過,很多人可能看不見、看不起、跟不上、看不懂的年輕人,他們將取代我們,他們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未來。因為他們今天正在用互聯網的思想和互聯網技術在改變今天的商業環境。而今天真正創造一萬億的不是馬雲,創造一萬億的是今天可能不會回頭的店小二,小年輕人,90後、80後,我們在街上不會點頭的快遞人員,他們正在改變今天的中國經濟,而只有他們才是未來經濟的希望。所以我不是取代你,而是幫助他們取代你。
馬雲說:光有勇氣是不夠的,儘管我們都需要勇氣。在機槍面前,形意拳太極拳是一樣的。
“在機槍面前,形意拳太極拳是一樣的”,意思就是說,不要跟我分析那些細節,那隻是形意拳和太極拳的區別。在互聯網、電商這個機關槍面前,他們是一樣的,都不堪一擊。這是互聯網革命,在公然踢傳統企業的門。不是踢門,而是踢館,下戰書。王健林一代宗師,唯有掛旗應戰,重註賭輸贏。
王健林:說傳統產業要死的烏鴉叫聽了不止一次。
馬雲開始踢館:我想跟大家講的是,這一萬億隻是剛剛開始,零售行業將會面臨致命的打擊。這不是一個玩笑,做互聯網這麼多年,我一直堅信,創造性地破壞比破壞性地創造要重要。
傳統行業經常講的這句話:不管怎麼樣,你一定會用我的體驗吧。我告訴大家,以後的體驗跟你今天想像的體驗完全不同。傳統零售行業與互聯網的競爭,說難聽點,就像在機槍面前,太極拳、少林拳是沒有區別的,一槍把你崩了。今天不是來跟大家危言聳聽,大家都是朋友,互聯網對你的摧毀是非常之快的。
馬雲說,大家都是朋友,是互聯網要摧毀你,我是提醒你。王健林非常不買賬,針鋒相對:
說傳統產業要消亡,比較有名的,這400年來你算第三個。
第一個有名的人是造了蒸汽機的瓦特。蒸汽機出現後十幾年,就有人做了斷言,除了蒸汽機是新興產業,它能夠發展外,其它傳統產業都將消亡,其後二三十年蒸汽機的概念火得不得了。後來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大家最終發現,蒸汽機再怎麼牛還是要有利潤才行,後來其它產業也沒有消亡。
第二位是美國在線的老闆,他斷言除了互聯網之外的傳統產業都要消亡。 2001年互聯網特別火,有人跟我講展覽公司活不下去了。展覽是最容易受互聯網衝擊的,因為都不用來了,在網上看看就行了。在他的提醒下,我翻了翻了歐洲工業史,發現1950年就有人說新經濟要火,傳統經濟要死。
馬雲算是第三個最有名的人,今天斷言除了電商以外,零售行業要死掉。
王健林不以未然。大的技術革新,互聯網不是第一次。蒸汽機的發明不可謂不重大,但是也沒有其他傳統產業消亡。 AOL(美國在線)老闆也說傳統產業要滅亡,這話也說了十幾年了。馬雲你現在也來說,算你有名,但是也難免落個“危言聳聽”。其實王健林說的很有道理。
馬雲“救友”心切,繼續說:我是說死掉一大半。我絕不是在危言聳聽:世界在變,天已經變了。這是一個巨大的變革,我找不出任何理由相信傳統的零售會勝過我們。
這個變革是一個連鎖反應,不是單獨的反應,不僅是對零售的衝擊。這10年來我們做的是消費流通領域,未來3年數據化以後進入生產製造,然後再由生產製造到生活方式的變革,這是循環的。零售行業的好日子將不會回來。
馬雲的這個觀點,和本書提出的“商業價值模型”的“創造價值”、“傳遞價值”觀點非常一致。他認為,在過去的十年,是“互聯網減法”的十年,“我們做的是消費流通領域”,而未來的三年,是“互聯網加法”的三年,“數據化以後進入生產製造,然後再由生產製造到生活方式的變革”。這個互聯網化的進程,從“互聯網減法”,到“互聯網加法”的循環完成之後,“零售行業的好日子將不會回來”。
天變了。零售行業的改變必定導致生產製造行業的變革,沃爾瑪最偉大之處不是1年賣2.7萬億人民幣,而是通過零售改變了整個生產製造。由於沃爾瑪大規模的採購導致這個世界出現了集裝箱、規模化、標準化、低成本。
沃爾瑪帶來了B2C。今天倒過來了,互聯網帶來了C2B,消費者數據引導生產製造的變革,這個變革是巨大的。船過去了,就很難回來,即使你想把它拉回來,跟順水而行用的力氣是完全不一樣的。
山不來,我們便向山走去吧!互聯網是一個不回頭的單程車票,而願意看見這美麗新世界的人,請大家拍拍屁股,勇敢脫離安逸的舒適圈,攀峰而上看盡山下煙塵與燈火。
不得不說,王健林的一二三是非常精彩的。 1640年至今,有多少變化,傳統零售業能活到今天,就一定能活下去,最後一定是“競爭共存”。
面對王健林“競爭共存”的橄欖枝,馬雲寸步不讓:問題在於,你們不會再有機會了。我一直堅信,改變成功者是最困難的,因為每個成功者都有一大堆理由。為什麼傳統行業做不了互聯網?很難做,因為你要革你自己的命,這是非常難的。在座各位要想做互聯網,不是你們做不了,最艱難的是你們要革自己的命,也就是你要把原來的行業砸了。
電子商務它絕對不是一種生意模式,它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變革。十年以後,結局只會比我們想起來更加可怕,因為它摧毀的不是一種商業模式,它摧毀的是一種舊的思考,它是一種社會的進步,所以是不可逆轉。
部分內容摘自「傳統企業,互聯網在踢門」
歡迎轉載「有戲數位」文章,感謝您尊重著作,分享知識。
合作商談請留言給葉佩雯小編,註明聯絡窗口、電話及目的,謝謝。
youuxi.com | 有戲數位 – 跨境內容行銷的好幫手